4月13日、14日,上海民族乐团原创新作《零·壹|中国色》国乐与AI音乐会亮相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在1862时尚艺术中心上演。作为国内首台AI(人工智能)创作的国乐音乐会,乐团携手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天琴实验室、1862时尚艺术中心,共同开启AI技术与民乐的创新融合实验,描绘出海派民乐的迷人色彩。
整台音乐会以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念为创意灵感,将国乐、国色以及唐诗宋词巧妙呼应,由AI作曲系统发散不同的音乐情绪,特邀文化学者郭浩、刘国梁为色彩美学顾问和文学顾问,与主创团队一同探讨研究中国传统色的当代美学表达。音乐会以AIGC技术(人工智能生成技术)为创作手段,包含《东方既白》《松花》《娇红》《菡萏》《轻紫》《揉蓝》《玄天》《茶色》《色雅》等9首乐曲。
音乐会依循“国乐是流动的密码,国色是凝固的文化”为理念,凸显古代诗句、多元音色、流行曲风、服装色彩、舞台灯光的完美融合,兼具个体美感与整体协调性。比如,开场笙合奏《东方既白》取苏轼《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的意境,由高音笙吹奏出一支传统民歌曲调的慢板主题,中、低音笙辅以舒展和谐的和声回应。舞台灯光由暗变亮表达“既白”晨景的高洁清透。又如,笛篌组合《松花》以“轻如松花落金粉,浓似苔锦含碧滋”为旨趣,箜篌以悠远空灵的拨奏与深情咏叹的新笛曲调缠绕交织,意犹未尽。再如,中国鼓合奏《玄天》,由双鼓对峙到群鼓齐鸣,体现敬畏自然、直通天地的中国精神。从创作构思到舞台呈现,《零·壹|中国色》根植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用国色、国乐、AI这三种跨越文化界限的语言,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找到平衡与想象空间,共同打造“闻弹一夜中,会尽天地情”的国色之乐。
《零·壹|中国色》是上海民族乐团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战略合作的项目之一,乐团与AIGC技术首次深度跨界合作,实现传统民乐与现代科技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一方面,AI将提高音乐创作人的创作效率,用技术获取创作灵感;另一方面,AI也将成为人类想象力实现的重要载体,帮助更多人通过AI来完成音乐创作。
本次AI与国乐创作由数据大模型通过“文生音乐”指令生成音乐内容,经过演奏家的二度创作和多元演绎,令作品焕发全新的面貌,传递充沛的情感和艺术感染力。对乐团演奏家而言,首次与AI合作充满新奇与期待。AI创作打破固有思维模式,为艺术家的二度创作提供更为广阔的可能性,同时也颇具挑战。AI技术提供的是有基础、有拓展空间的音乐结构,让演奏家能够按照自己的审美意识,开发、构建一个完整的音乐表演空间,更好地发挥器乐本身的特性。比如,琵琶声部首席俞冰在演奏《揉蓝》时,运用其深厚的演奏技法与情感投入,赋予AI旋律丰富的人物情感,将“风回一镜揉蓝浅,雨过千峰泼黛浓”表现得淋漓尽致。《零·壹|中国色》总策划、艺术总监、团长罗小慈表示,我们身处在人工智能时代,让AI技术成为音乐创作的辅助手段,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符合所需要的作品雏形。这应该正是这台原创跨界音乐会的初衷。
基于首次尝试科技与艺术双向赋能的首台国乐与AI跨界融合音乐会,既保留了国乐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又注入现代科技的元素和活力,充分展示了综合美学的艺术追求。从听觉上,不仅有代表东方美学的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与曲调,还融入爵士、民谣、重金属、电子乐等流行音乐风格。比如,唢呐《茶色》采用电子效果器、电吉他、电子鼓等重金属摇滚元素,全曲充满未来感和力量感。古筝主奏《娇红》与二胡主奏《轻紫》都以轻松摇摆的爵士语汇为主基调,各自伴有摇滚和探戈等音乐元素,形成即兴、时尚、动感的融合爵士作品。从视觉上,阮族合奏《菡萏》的几位演奏家在光影配合下,宛如娇艳欲滴的荷花随风摇曳。最后一曲《色雅》合奏,舞台上身着不同色彩服装的艺术家构成和谐美妙的音画图景。
演出突破传统镜框式舞台,特意展示了1862时尚艺术中心舞台背后的玻璃幕墙。连续两日的演出无论是夜晚场还是下午场,海派民乐结合上海城市昼夜各异的浦江美景,呈现独具匠心的新意与巧思。夜色下,玻璃镜面反射出演奏家和观众共享国乐的身影;而在午后,绿树掩映、生机盎然,别有一番生活情趣。在这里,国乐国色、天地自然与现代城市融为一体,拉近了艺术家与观众的距离,让音乐回归当下。
面对“未来已来”的时代,新技术迭代更替越发迅猛,我们每个人都在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现代科技的洗礼。AI音乐技术的产生与使用必然带来全新音乐理念和音乐风格的诞生。上海民族乐团没有刻意回避科技创新的话题,反而选择主动尝试、拥抱新技术,体现传统国乐院团探寻传统民乐和当代审美创造性融合的历史担当与责任。通过《零·壹|中国色》为创作实践,上海民族乐团率先回应人机时代的艺术生产新景观:以音乐的民族性为根基,以科技创新融合为突破,以服务观众为己任,与时代、大众、世界的多元文化互动交流。总之,这场颠覆传统民乐创作与表演形式的音乐会,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气息,提醒我们更加热爱现实生活,更加相信人的创造力。
伴奏点击排行榜
最新音乐资讯
- 1 莫斯科大剧院响起中国竹笛声!上音教授唐俊乔获颁国际大奖
- 2 讲座预告 | 流连婉转、劲切激越——板胡演奏中的艺术再创作
- 3 演出推荐:乐融东西——薛淼与维也纳弦乐四重奏
- 4 活动回顾|百年梅庵,风格鲜明的“叛逆型”琴派......
- 5 “今日中国”艺术周启幕:里约沙滩上回荡的琴声
- 6 山西省第五届古筝艺术节敦煌国乐名家音乐会正式开启
- 7 任清志|河南筝派第一曲《汉江韵》
- 8 初赛结果出炉!2024上海音乐学院-湖州吴兴区南太湖国际音乐节中国民族弹拨乐器独奏比赛及原创作品比赛评选结果公示
- 9 “纪念笛艺大师赵松庭诞辰100周年暨蒋国基祖孙三代笛子音乐会”专家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 10 “大乐永和”,浙音师生亮相国家大剧院“国乐之春”艺术节
- 11 《中国音乐史专题研讨:古琴艺术研究》讲座预告|章华英:《个人、家族与群体——关于琴人研究的方法及思考》
- 12 《海上丝路》——中国唢呐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 13 刘雯雯唢呐演奏会引发关注,中国传统乐器在北京音乐厅散发全新魅力
- 14 【Amazing 河南】开封兰考:民族乐器奏响世界之声
- 15 荐书 |《舞跃》李墨民族器乐作品集正式上架!【内附购买链接】